手机设计大赛特约专家龚斌:国内手机市场将“逐季改善”
【通信产业网讯】(手机大赛特约专家 龚斌)近日,在手机设计大赛专题报道《手机市场距实质性复苏还有多远?》一文中,天鹅奖研究组记者专访了第11届手机设计大赛特约专家、谦询智库合伙人、清华X-lab创新导师龚斌,并节选了部分内容成稿。在采访中,龚老师就2023年手机产业周期进行了研判,并对手机市场走势、影响复苏的乐观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,现整理龚老师研判原文如下。
下半年市场复苏由弱渐强
全球市场方面,由于宏观经济增长趋弱和消费需求疲软,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增长压力,预计全年仅同比增长1~2%。上半年由于经济低迷、地缘政治问题、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、汇率波动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消费者需求减弱、出货量将继续下降,预计到三季度才开始复苏,下半年反弹前景可期。全球手机行业已进入“量滞价涨”的饱和期,未来“量”的突破点在于新兴市场的增长和5G渗透率的持续提升,随着美国加息的放缓,新兴市场消费潜力有望重新被激发,而竞争将侧重于“质”更多聚焦于局部创新带来的ASP提升。
国内市场方面,随着供给端改善,库存去化,供应链正常化,需求端随着经济复苏、政策刺激,消费信心逐步回升,对2023年整体行业的判断为“逐季改善”,需求与供给都将回归正常,先抑后扬,上半年市场仍会有较大压力,2023下半年到年底有望受益于疫情影响力度大幅减弱、消费信心阶段性恢复以及去库存完成等影响,迎来小规模反弹,市场行情逐步恢复向好。复苏节奏上,手机产业基本面有望于2023Q2见底,后续有望持续向上,若不出现重大的黑天鹅事件,三季度将是电子行业重要的拐点。多重改善提振下,下半年手机市场将迎来复苏,乐观预计国内手机销量上涨4~5%左右,保守预计与去年持平,总体上内需好于外需。(鉴于2022年低基数,从YoY的角度来看,2023年会比较好,但整体上由于换机周期的大幅延长“~40个月”、创新驱动的换机动力不足、消费预期和信心修复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,也不必太过乐观)
手机市场复苏的两大乐观因素
首先,信心修复+需求回暖。疫情管控放开释放智能手机消费潜力,一月份周度销量逐步回升,今年春节期间销量与去年春节持平,政策刺激提振消费信心是关键。尽管目前终端需求依旧疲弱,春节后从两会开始到8、9月份中秋、国庆的旺季,需求有望逐步回暖,这是一个信心逐步修复,从一个过去非常低水平的压抑状态持续回升的过程。手机消费在上半年弱复苏,下半年可能开始变强。为提振消费信心,预计从中央到地方,在两会后将提出有力的政策加持终端市场消费复苏。
其次,供给改善+主动去库,库存周期拐点已至,周期复苏和供应链正常化,产品创新达到一个新的小突破节点,手机产业整体在转向良性。
供给改善,可促进消费者提前换机,缩短换机周期。2023年手机创新累积到一个较大的突破升级节点,如折叠屏等产品形态创新、1~1.3英寸超大底/屏下摄像头/潜望式镜头/液态镜头等光学部件创新、MicroLED/柔性低温多晶硅屏LTPO-AMOLED连续实时可变刷新率显示技术创新,提升手游沉浸体验/画质革命的光线追踪技术体验创新、提升充电速度或者便利性的快充/无线充电部件创新、5G/WiFi7/蓝牙/UWB等通信部件创新等,预计今年厂商将有更多重磅新机在23Q2-Q3陆续发布,优质供给如果叠加有力的消费刺激政策,将有效激发用户的升级换机需求。折叠屏将引领2023年手机创新,随着随着盖板、铰链等技术难点的攻克与成熟,供应链的不断完善,价格持续下探,折叠屏手机渗透率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,从小众走向大众。旗舰机型配置/功能向中档价格段的下沉,像2K屏、LTPO-AMOLED屏幕、1英寸主摄/全大底设计或超高像素主摄、ARM v9在中端机型逐步普及,性能飞跃将刺激过去两年沉寂的中低端市场的换机需求,中端市场可能成为2023年市场复苏的重要支撑。
库存周期,手机产业周期有望于2023年中触底,三季度出现终端市场拐点。手机产业复苏节奏上下游异步,终端会比上游零部件先恢复。下游终端侧,手机厂商在历经Q2~Q4的大幅库存去化之后,目前国内终端产品库存已逐渐接近安全水位、芯片和零组件库存也已大幅去化,去库压力减弱。预计在二季度将转向被动去库存阶段,终端市场将见底反转,23Q4-24Q3可能将迎来一轮相对较强的增长;上游半导体供应链侧整体库存调整持续,目前仍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(22Q4~23Q2),上游开始降价以去库存,供给紧缩,下行周期已过半,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(23Q3~23Q4)达到上下游供需平衡,预计2024年上游供应链业将步入量价齐升的上行通道。
手机市场复苏受四方面因素制约
首先,2023年国内市场在经济政策刺激上,是比较克制的,是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性,不是短期放大水的刺激,中国消费肯定不会如美国那样强劲复苏,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是比较温和的。另外看消费,美中对照来看,美国直接发钱,加上美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,老百姓处于发钱、高工资、低杠杆的状态,所以消费非常好;国内目前没发钱,工资增速向下,杠杆还比较高,二三线城市地产价格下跌还让很多人资产负债表收到冲击,所以国内消费市场实际情况同样是弱于预期的。总之,上半年的实际状况是:经济弱复苏,消费信心依旧不足,整体上需求疲软、消费降级,这也会影响到手机消费。此外,海外市场需求持续疲软,美国持续加息,对具有消费潜力和人口大国的新兴市场的冲击仍在,上半年非美国家经济步入衰退,欧洲及新兴市场的消费也受到抑制,影响到我国手机出口。今年整体出货受抑制。
其次,2023年手机行业仍然面临“需求创新困境”,手机渐进式创新已经进入衰退期,增量空间显著收窄,市场端的创新需求出现“断层”,缺乏刺激换机动力的新一代现象级硬件创新产品及应用。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5G周期结束后,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,换机周期长达40个月以上,这是成熟期市场续增长的客观现实约束。
再者,手机供应链转移和去中国化脱钩,印越对国内手机产业集群的加速替代。美国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,美日荷达成对中国大陆进一步限制协议。美全面的压制与围堵,华为之外的其它手机厂商在上游环节也将面临“卡脖子”潜在风险,产业链的转移、地缘政治冲突也会对出口带来负面影响,以及额外的海外经营风险。
最后,面向人群规模更大的中低端手机市场,有效供给不足。手机ASP经过持续近十年的上行周期,在国内消费信心不足、消费降级的当下,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了Gap——中低端市场的换机需求是没有充分满足的,由于种种原因供给不够优质。在这个阶段,可能厂商需要主动调整应对,对中低端产品线从平台、配置到体验有一个跃升,今年本身也是Android平台向64位生态强制迁移的节点,此外,2K屏等配置也到了向中端渗透的阶段。所以今年中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,可能是下半年市场复苏的一个支撑点,需要手机厂商提前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