邬贺铨谈6G时代终端:手机依然是主角
【通信产业网讯】(记者 党博文)6G作为5G之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,也是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焦点。当前,6G正从多点技术向重点技术聚焦,系统方案设计和原型验证测试相关的工作也逐渐成为了重点,同时产业已经开始在3GPP的5G-A工作中,对部分的准6G技术开展了标准化的工作。
3月23日,在全球6G技术大会开幕式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以“从终端发展看6G需求”为题,阐述了对于6G发展,不仅仅是技术驱动,更多是需求牵引。
移动通信十年一代,从演进规律看,奇数代相较偶数代没有那么成功。对此,邬贺铨认为,其核心因素之一是由于其应用没有跟上发展速度,面对当下5G乃至6G发展,中国要承担更多的试错机会,抓住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带动产业与技术发展。
从终端来看,当前终端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室内,智能手机仍将是6G应用的主要载体,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,将进一步提升终端的定位精度、娱乐体验等,而AR/VR的深化发展衍生出体量捕捉等更为精密的增强现实。
此外,6G很大程度将是工业应用。相比手机,工业模组拥有更大功率、更宽信道、更多连接对于6G场景也提出了极大挑战,同时,车载终端对于大上行、低时延、精定位、高可靠的网络诉求也不断提升,这些都需要6G时代完善终端产品的标准化。
对于未来千亿级物联网场景,在邬贺铨看来,相比5G,6G的特殊要求并非高带宽、而更多的是以低功耗、低延时、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大连接、高密度、高可靠,以更为轻量级的方式赋能万物。
“每一代网络都会比上一代网络更节能、更高的品效。”邬贺铨指出,对大多数的应用,6G的频效、能效、时效、成效等比峰值速率更重要,6G网络要在这些方面改进,使得在5G—A商用五年以后也有必要建设6G网络,即便对于大众的应用,也许6G还不见得能呈现比5G和5G—A显著不同的体验,但使用6G网络是值得的。